各位小伙伴們大家好,又見面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最近網上大家都在聊的光的存在,這里的光在我們物理學中是如何定義的呢?在我們的科技常識中又會如何考查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我們的物理常識中,通常定義光,本質上是一種電磁波。當然,光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但是小伙伴們一定要記準確,無論是可見光還是不可見光,均屬于電磁波,通常會作為科技常識中的一些干擾選項來考查。那么關于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又具體包括哪些?又會如何考查呢?
可見光:我們稱為電磁波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通常情況下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780nm之間,頻率在380~750THz。生活中我們常說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即這里我們所說的可見光。那么有沒有小伙伴知道,按照波長排序,正確的順序應該是什么呢?或者說按照頻率排序又是什么呢?由紫光到紅光波長依次變長,而波長越長,頻率越低,成反比。所以,小伙伴們要記準確了。
不可見光:主要指除可見光以外人眼不可感知波長范圍的電磁波的總和,主要包括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Ⅹ射線,遠紅外線等。其中,我們考試中通??疾榈氖羌t外線與紫外線及相關運用。不如,我們起來區分一下:
紅外線,主要指在紅光之外,波長大于紅光的不可見光,波長一般在780nm-1mm之間。按照波長的不等,可以分為近紅外線,中紅外線和遠紅外線等。主要在我們生活中的運用有紅外探測器,比如生活中的自動門,電梯,遙控器等。包括最近在我們疫情防控期間,大家在經過車站或者醫院等人流量比較大的公共場所,通常會有紅外測溫儀,可以做到不直接接觸就能測溫,方便我們更加嚴格的控制疫情,保障人民的安全。
紫外線,指波長比可見光線短,人眼不可見,波長介于400nm-10nm之間的電磁波。在我們自然界中,太陽光是最主要的紫外線光源,但是劇烈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傷害極大,嚴重者甚至會致癌。但是,在地球的臭氧層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線之后,正常的光線照射對人體傷害不大,但是依然需要我們注意做好防護。在考試中,我們曾經遇到過考查紫外線的運用,比如它的殺菌功能,在我們的醫學中,通常會用到紫外線殺菌,主要是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達到殺菌效果。當然,除了殺菌以外,紫外線還可以用來檢驗紙幣的真假,幫助人體合成唯一一種人體可以少量合成的維生素D,主要起到預防骨質疏松等作用,這也是為何,生活中我們長聽說醫生建議老年人,要多曬太陽可以防止骨質疏松。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的大致分類及考試的考點知識,各位小伙伴們,這些內容,你都記住了嗎?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公基常識頻道)
及時掌握公基常識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4-02
04-02
04-02
04-01
03-31
03-31
04-02
04-02
04-02
04-02
04-02
04-02
04-02
04-02
04-02
04-02
04-01
04-01
04-01
04-01
04-01
03-31
03-31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