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是“夕陽工程”,但屬“朝陽事業”。近年來,我國養老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近年來,我國針對養老問題多次頒布文件或者政策,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比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點擊查看詳情
[提出觀點]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愿望。未富先老是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因此,完善社會養老體系,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原因分析]
中國現有老年人口近2.5億。老年人口增長快,與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相比,老年服務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后,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不足、市場發育不健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比較突出。比如,城市老年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且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選擇養老服務時,往往存在“買不到、買不起、買不好、買不安”問題……點擊查看詳情
關注老年群體 共享數字社會便利
互聯網時代,一些對于年輕人來說輕松平常的日常操作,對于老年人來說可能力不從心,不但沒有享受互聯網的便利,還在生活中感到一些不便和壓力。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因為老年人沒有健康碼導致無法出入小區、乘坐公交的新聞,一度引起社會關注。因此,在信息化社會,面對老年人的數字困境,亟需社會尤其是年輕人來幫助父母和祖父母輩,進行“文化反哺”。
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所有公民提出了更高的學習要求。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在超過9億的網民中,60歲及以上人群占比為10.3%。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受地域、能力、素質等限制,人們對互聯網科技的接觸范圍與掌握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老年群體,如果沒有年輕人的幫助,即使擁有智能手機,很多也只是使用基本的電話功能,不會使用各種服務軟件,甚至還會出現因為使用手機過程中個人信息泄露導致詐騙等安全隱患。而那些經過輔導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群則越來越能擁抱數字生活,創造別樣的精彩。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申論熱點頻道)
及時掌握申論熱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