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在備考行測考試時,會遇到一類折繩子的題目,覺得這類題目挺有趣,但是總是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算出這類題目的正確答案。其實折繩子這類問題并不難,大家跟著中公教育專家一起來學習如何快速求解折繩子類問題。
【例1】把一根繩子對折兩次,然后每隔一定長度剪一刀,共剪兩刀。問這根繩子共被剪成多少段?
A.9 B. 10 C. 11 D. 12
【答案】A
【中公解析】方法一:由于題干比較簡單,我們可以先通過畫圖體現
直接在圖上數,發現繩子被剪成了9段。因此,答案選A。
方法二:我們知道一根繩子有兩個端點,也就是出現兩個端點就會有一條繩子,因此,在折繩子問題中,我們只需要找到最終有多少端點即可比較簡單的求出繩子的數量。一根繩子對折兩次,則被折成4段,再將對折后的繩子剪2次,剪一次多出2×4=8個端點,剪兩次即多2×8=16個端點。原繩子有兩個端點,則經過所有操作之后,一共有16+2=18個端點,即18÷2=9段繩子。因此,答案選A。
通過剛才的例題我們會發現,最終繩子的段數與對折的次數m、剪的次數n以及最后的端點數有關。他們的關系推導為:
【例2】一根繩子對折5次,被剪了4次后,每段長3米,問這根繩子總長為多少?
A.384 B.128 C.192 D.387
【答案】D
【中公解析】根據上面分析出來的公式,原來的繩子被剪成段,每段長3米,則這根繩子總長為3×129=387米。因此,答案選D。
【例3】一根長38.8米的繩子,先對折四次,然后每隔一定長度剪一刀,共剪6刀。問這樣操作后,每一段繩子長多少米?
A. 0.2 B. 0.4 C. 1.94 D. 0.97
【答案】B
【中公解析】根據上面分析出來的公式,原來的繩子被剪成段,每段長38.8÷97=0.4米。因此,答案選B。
通過上述幾道例題的學習,大家會發現折繩子問題規律性特別強:
1. 一根繩子對折m次,則變成根
2. 把對折m次的繩子剪n刀,則共多了個端點。
3. 因此,一根繩子對折m次,再剪n刀,共剪成根繩。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中公教育行測科目頻道)
及時掌握行測考試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4-06
04-06
04-02
04-02
04-01
04-01
04-06
04-06
04-06
04-06
04-06
04-06
04-06
04-06
04-06
04-06
04-06
04-05
04-03
04-02
04-02
04-02
04-02
04-02